北理工第三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成功分離干細胞
發(fā)布日期:2014-04-08 供稿: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攝影:郭強 李志鵬
編輯:新聞中心 郭強 閱讀次數(shù):



董維同學用他的實際行動向我們闡釋了博愛的內(nèi)涵,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社會工作助人理念。董維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學生,但是他卻做出了不普通的感人義舉。希望更多的同學能夠?qū)W習董維同學這種高尚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為公益事業(yè)做一點自己的貢獻,為每一個生命的延續(xù)點亮希望的明燈。
附:北京理工大學造血干細胞采集行動工作情況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是北京首家在校園開展造血干細胞采集的高校,2006年被北京市紅十字會授予“北京市造血干細胞捐獻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2007年9月,北京理工大學首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生命學院2005級本科生俞錦聲同學成功分離造血干細胞救助白血病患者。2012年4月,生命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賈星同學成為我校第二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14年4月,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董維成為第三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目前我校造血干細胞采集工作,依托校園無償獻血工作形成了常態(tài)化的工作模式。已經(jīng)加入和正在源源不斷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北理工師生,將繼續(xù)為千千萬萬需要幫助的人們,用北理人的愛心點燃生命的希望。
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知識簡介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疾病,俗稱“血癌”,是國內(nèi)十大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白血病患者約為3~4人/10萬人口,小兒的惡性腫瘤中以白血病的發(fā)病率最高,每年以至少3萬到4萬的速度增加。據(jù)調(diào)查,我國10歲以下小兒白血病的發(fā)病率為2.28人/10萬,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血癌”不再是不治之癥,只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白血病完全可以治愈。其中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造血干細胞移植泛指將各種來源的正常造血干細胞在患者接受超劑量化(放)療后,通過靜脈輸注移植入受體內(nèi),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細胞,通過它的移植可以重建人正常、健康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可以通過采集血樣的方式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血樣的采集只需要10ml血樣(我校每年均會在春季開展采集活動),通過對血樣的分析得出相關的配型數(shù)據(jù),儲存入庫,以供患者進行配型比對,配型成功后,會通知捐獻者,進行下一步的造血干細胞分離工作。
真正需要捐獻時,捐獻者會在非常安全的情況下,通過血液分離的方式,在手臂處抽取50-10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這種分離捐獻方式,較之以往骨髓捐獻方式的“敲骨吸髓”,可以說基本沒有任何痛苦,捐獻者只需注意靜臥休養(yǎng),就可以完成捐獻過程,并能很快的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同時也給飽受病痛折磨的血液病患者帶來重生的機會。